全市党员干部不断创新机制服务群众
打造线上直播文艺课堂,市委老干部局在丰富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体现转变作风的新成效;打破“参观—讲解”传统模式,将文艺表演与红色故事宣讲融合,平津战役纪念馆把锤炼优良作风的实效体现在提升观众体验上……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上下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不断创新机制,着力解决难题,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
以作风建设为笔 给幸福生活增添“成色”
“天气越来越热,老年人不方便出门,还想学点艺术课程丰富晚年生活。没想到我们的愿望这么快就成真了,线上课程直接送到身边,足不出户就能用手机看直播。”让我市离退休老同志赞不绝口的,是市委老干部局日前上线的“津品桑榆文化课堂”,其开设绘画、古筝、人工智能等8门直播课程,每周一至周四上午在“天津老干部”App线上直播间进行直播。灵活的学习形式,吸引众多离退休老同志准时“打卡”。
市委老干部局带着责任担当深入调研、解决问题,无论是深夜的应急响应,还是文化阵地的建设,该局织密精准服务的“幸福网”,确保学习教育成果可感可及。就拿“津品桑榆文化课堂”来说,线上直播不仅辐射面更广,且任课教师结合老年人特点,有针对性地通过现场演示、语音讲解、图文展示等,进一步提升大家的学习质效。除了线上学习,该课堂还为16个区累计送课64次,让2200多名老同志在社区里就能学习。
基层老干部工作部门是服务老同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传递党组织关心关爱的“神经末梢”。如何让基层部门轻装上阵?市委老干部局在持续做好开门教育中,以同题共答赋能工作改革创新、以务实举措积极回应群众需求、以作风之实凝聚基层干事创业之力。
“只有更好整合社会资源、深化养老对接,才能让更多老同志安享幸福晚年。”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研讨会在市职工养老院举行,来自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民政部门、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齐聚一堂,“老干部工作部门与养老机构党建共建、服务共做、活动共办、资源共享”的思路与共识在讨论中逐步构建。该局还联合中国北方人才市场等部门创新载体、搭建平台,让更多基层银发人才在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中绽放桑榆光彩。
以作风建设为笔 绘红色文化发展新篇
“当时仓库里有堆积如山的食品,而战士们却宁愿蹲在马路边啃硬邦邦的玉米面饼子。他们用行动做到了‘原封不动,秋毫无犯,缴获归公,来去清白’……”近日,在平津战役纪念馆“三好连队”锦旗前,讲解员正在为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进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主题讲解。
平津战役纪念馆丰厚的红色资源,是深化学习教育最生动的历史教材和实践范例。该馆不仅依托“加强纪律性 革命无不胜”“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毛泽东的一双粗布鞋”等展陈内容,设计学习教育主题讲解路线,还以多种创新形式用好革命历史资源,积极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新途径,不断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
“我们打破既往参观与讲解传统模式,通过红色艺术赋能红色故事宣讲。”平津战役纪念馆党总支书记、馆长姚剑波介绍,该馆携手天津歌舞剧院举办“青春燃薪火·红舞铸忠魂”红色艺术沙龙活动,创新“情景宣讲+芭蕾舞剧”模式,艺术化重现“琼崖女子纵队”的烽火岁月,极大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联合全市各高校举办“行走的大思政课”,将思政课堂与红色地标有机结合,通过史学专家领航、遗址沉浸体验等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成为独具“平津特色”的思政教育名片。
平津战役纪念馆抓实开门教育,在调研中发现,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存在吃饭不便、休息区域少的问题。平津战役纪念馆迅速行动,结合场馆特点,深化馆企合作,重新规划游览动线,打造全新服务业态。如今在主场馆一楼,开设了津北文旅平津文创旗舰店和平津主题书吧,形成集餐饮、休闲、文化消费于一体的新型服务场景,极大提升观众的体验感。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平津战役纪念馆将持续深化学习教育成效,深挖红色基因,深耕文化涵育,以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担当实干,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