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国动办审批改革“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优化”
近年来,临沂市国防动员办公室聚焦人民防空工程建设领域,以审批改革为抓手,在全省率先出台人防工程审批“豁免清单”,建立审管联动机制,有效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相关做法得到省国动办肯定认可。
设立豁免清单 激活市场主体“新动能”
市国动办针对市中心城区人防工程,明确工业厂房、物流仓储、民生设施等3大类17类项目免于人防审批,进一步降低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在工业项目方面,全面减负以释放发展活力。将工业厂房及其生产性配套设施纳入豁免范围,企业的生产车间、工具间、机修间、公共厕所、垃圾房等附属设施,以及农、林、牧、渔产品初加工车间等,均不再需要建设人防工程。在物流仓储领域,除办公建筑、生活服务设施等非生产性用房外,生产性物流仓储设施全部豁免审批。以新建10万平方米、生产性用房建筑面积占比90%的工业项目为例,可直接为企业减少建设成本1134万元。
民生工程应免尽免,加快建设步伐。市政与公共设施类豁免项目覆盖40余项便民设施,包括公共厕所、垃圾站、公园管理房、公交车站、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等,切实简化了民生项目建设流程。若我市在高架桥区域建设占地6万平方米、2000个车位的停车场,通过人防审批豁免“绿色通道”,可节约财政资金投入约756万元,为城市功能完善按下“加速键”。
此外,针对特殊场景分类施策,保障应急需求。对抢险救灾、应急防控等特殊项目,清单明确“临时用水用电用气工程、任务完成后拆除的设施”可豁免审批;政府主导的街巷整治、农贸市场改造、环卫设施提升等民生“微改造”项目,实现“零审批”落地。如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临时搭建的应急物资仓储点,通过豁免审批可缩短建设周期3-5个工作日,有力保障了紧急状态下的民生需求。
优化审管流程 打造政务服务“快车道”
市国动办建立优化人防工程建设全过程审管联动机制,建立“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验合一”四合一联动体系,为企业打造政务服务“快车道”。
规划前置嵌入,落实“多规合一”要求。为避免因规划衔接不畅导致项目落地延误,建立“规划同步”机制,将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医疗、绿地等专项规划深度衔接。
审批环节再造,推进“多审合一”。以往部分项目因审批与建设环节脱节而出现“漏审漏批”“批建不符”问题,企业需承担行政处罚并补缴高额易地建设费用。新政明确在工程规划许可阶段,同步征求人民防空部门意见,将“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核”,实现人防工程与地上建筑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帮助企业提前规避风险。
审批证照整合,推行“多证合一”办理。对于应当修建防空地下室的项目,在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将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规划设计方案审批内容作为相应证书的附件一并出具;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时,将“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手续(防空地下室)”并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实行“一张表单”申请、“一个窗口”受理,全部实现“一证办结”,办理时限提速15%以上。
建设监管联动,实施“多验合一”验收。为帮助企业进一步压缩验收周期,推行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将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并入房屋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办理,避免“多头验收、重复提交”,有效解决了防空地下室与整体项目验收、使用不同步的问题。
护航营商环境 打通助企办事“全链路”
市国动办聚焦“审批更简、监管更严、服务更优”,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健全信息互通、协同落实的工作机制,打破部门协作壁垒,加强沟通对接,共同研究解决审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同时,加强人防工程数字化管理与应用,推动与各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税务信息平台等数据对接,实现审批信息与监管信息实时交互,提升审管联动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实现信息互享共用,推动以“数据跑路”替代“企业跑腿”。通过各部门协同发力,为企业减负松绑、赋能增效效果明显,人防行政审批办事环节减少30%,审批效率提高20%,企业满意率达到98%以上,服务质效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