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毒害物品处置
主要指在常温下剧毒气体和极易挥发出有毒气体的液体类化学物质。常温下剧毒气体根据用途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工业生产用毒气,如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溴蒸气、磷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硫、溴、甲烷、三氟氯乙烯、六氟化硫、六氟化钨、氟化硼、氟化硅、二硼烷等;此类在消防抢险救援中最常见。另一类为军事用毒气,主要有沙林、梭曼、塔崩、VX、芥子气、路易氏气、氮芥气、BZ、CS、苯氯乙酮、亚当氏气等。极易挥发出有毒气体的液体有苯类、苯胺类、氯苯、丙烯腈、甲醛、二甲肼、异氰酸甲酯、异硫氰酸酯、硫酸二甲酯、甲醇、氯化苦、烷基氯、剧毒农药等。
在处理此类物品时要根据现场有毒物质的特性,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毒面具、防毒衣、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且要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进行堵漏处理。如抢险人员有发冷、呼吸困难等症状,要迅速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做好保暖措施,并立即送往医院。对泄漏出的物品如无法回收,则应根据泄漏物质的性质,立即将泄漏容器浸入水中或相应的溶液中。溶液选择的一般原则是:酸性毒性物质如氯气、氟化氢等选择石灰乳、小苏打等碱性溶液;碱性物质如氨气等选用水溶解或稀盐酸等酸性溶液;对于特殊毒物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光气有微量泄漏时可用水冲散,以降低光气浓度,大量泄漏时喷洒液氨中和。(来源:辽宁省人民防空办公室)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