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巴每隔一个座位就有应急窗口
我国台湾近日发生旅游大巴起火事故,车上26人无一人逃脱。据媒体报道,台湾调查人员勘验游览车后,发现逃生安全门多了一道铁栓锁住,乘客惊慌时无法开启。而右后车门被护栏挡住,阻碍逃生。
记者了解到,美国、日本等多国在大巴安全方面有自己的先进经验和措施。其中,美国法律规定,每辆大巴每隔一个座位都有一个应急窗口,很容易打开。
窗户可水平或垂直打开作为紧急出口
早在2014年4月,美国加州一辆运送快递的卡车穿过公路中间隔离带时,迎头撞上校车导致2名司机、5名学生和3名监护人死亡。美国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提出希望监管机构改进紧急出口标识,提高大巴防火材料标准,保障乘客安全。
据美国《侨报》报道称,美国交通部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客车紧急出口窗有着明确的规定。公共汽车的窗户可以水平或垂直打开,以作为紧急出口。所有侧窗都应该是能由乘客打开的玻璃窗,而且这些窗户应该安装有能将其固定在全开或全闭位置的制动销。在公共汽车和地铁车厢两边的窗户,都有明确标示,告诉乘客如何在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把车窗推开逃生。有的车型上,司机按下按钮后,车窗还可以自动打开。此外,前后挡风玻璃都可以临时打开作为逃生通道。
《侨报》援引一位在西雅图导游的话说,所有车都应该有安全门和安全窗,乘客们上车之后一定要注意观察安全门和安全窗分别在什么地方,并留意应该怎样击破或打开安全窗、安全门。不管是出境游还是本地旅游,游客们一定要注意这些信息,不能一上车就只管坐下,依赖别人提醒。一旦出现问题,汽车倾覆或者无法正常打开车门的时候,不了解这些信息的乘客就会措手不及。
新大巴有灭火装置直接在发动机上喷水
在美国经营大巴生意多年的陆强在接受《侨报》采访时说,美国政府法律规定每辆大巴每隔一个座位都有一个应急窗口,很容易打开。就连中巴也有应急门,一拉就可以打开。就算是大巴侧翻,车顶也有应急窗口,从窗户可以跳出去。
陆强说,在美国每45天有专人对车辆进行一次检查,看能不能打开应急窗,应急门很少用,有的时候做实验就弄坏了,推一次一些硬件就会坏,所以每次检查就会把一些
配件扯断,需要修好。
他指出,美国新的大巴,都有个灭火装置,一拉就会喷水,还会直接喷水在发动机上面,先把引擎的部分灭火。这个开关在驾驶室,平时不能动,上面有个保护装置,但如果发生事情就可以使用。
陆强说,按照美国相关部门规定,每个大巴都要有这样的装置,小中巴也是同样要求。在美国,除了应急窗门有规定,应急门上面规定要贴出有非常清晰的解释,防范很周到。陆强说,他乘坐过大陆的大巴,即便很多大巴的窗子都是封死的,但每个座位边上备一个小榔头,发生情况可以用小榔头把车窗砸碎逃生,因此他建议,乘客一坐上车先检查有没有逃生的窗户,不符合规定拒绝乘坐,否则就买个榔头放边上。
安全门旁座位可往前推
过道变宽有助快速逃离
日本问题专家、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日本的大巴车都有一个安全门,类似于飞机的安全门,可以从车内开启逃生。
徐静波告诉记者,这个安全门的位置在大巴车的倒数第二排座位旁边,门上有一个红色的把手,将把手往下拉安全门就会打开,并且门上有非常明确、清楚的操作图,即使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人都能很快操作。
徐静波表示,配合这个安全门,车里还有另外一个“逃生神器”,就是坐在安全门旁边靠前的位置下有一个踏板,只要坐在安全门旁边的乘客把这个踏板一踩,就可以把前面的座位往前推,原本狭窄的过道瞬间变得很宽,这就很有利于乘客逃生。日本的公交车、校车等车辆也都会有这样一个安全门。
徐静波告诉记者,“其实日本乘客也没有经过什么特别的提醒或者培训,但是多年来没听说过大巴车因失火造成乘客死亡。原因很简单,就是小小的安全门和快速逃生通道,只要动动手、动动脚,几秒钟内逃生的通道就会出来,也不需要司机的特别提醒。”
(摘自: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