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应急救援教育看应急救援人才培养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应急救援教育体系,十分重视应急救援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救援人才培养体制较为完善,应急教育体系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应急救援人员职业培训。
一、国外应急救援人才培养体制
美国救援人才培养体制
美国消防主要是由专业消防人员和志愿消防队伍组成。消防以及应急救援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是美国消防学院从1998年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的,其长远目标是形成一个综合的、基于能力的全美消防以及应急医疗服务职业发展体系和从准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的全美高等教育体系,并且负责全美消防以及应急服务部门的专业人员得到良好的培训和教育,随时做好应对各种灾害发生的准备。
日本救援人才培养体制
日本的救援人才教育体制十分健全,国家统一制订了《消防学校教育训练大纲》和《消防学校设备、人员及管理标准》,由国立消防大学及都道府县、政令指定城市的消防学校、市町村消防训练班具体实施。其中创办于1959年的国立消防大学是日本消防教育的最高学府,负责对日本中层以上消防干部、消防团领导干部进行高等轮训,为下级消防学校、消防训练机构指派、推荐和培训教员,提供技术援助。日本全国有54所消防学校,分布在47个都道府县及6个政令指定城市,负责对专业救援人员的教育(主要进行初级教育、专科教育、干部教育和特别教育),承担救援人员的培训工作。
韩国救援人才培养体制
韩国的救援人才培养分为两种,一是各地一线消防署以国民为对象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另一种则是韩国消防协会根据《消防法》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必修培训。韩国消防协会在全国的5个城市设有各能容纳千人的培训中心和两个实习场。
新加坡救援人才培训体制
新加坡有两个消防培训机构,即民防学院和基础训练中心。基础训练中心为所有新入伍的全职专业救援人员提供培训。民防学院对基础训练中心培训结束的人员进行进一步的职业训练,所有全职专业救援人员必须通过两个阶段的训练。同时每年要全职专业救援人员、非专业救援人员(国民)、服役人员、警察、医院救护专业人员、有关政府部门、机场地铁等企业、公司等进行几千人次的培训。课程范围包括消防灭火、城市搜索、救援技术和危险物质减灾。
其中高层综合训练楼所有设施均按实际比例建造,以使受训人员在仿真的环境中了解火灾发展的规律及扑救方法,以及火灾的成因与调查方法。一层至三层为消防火灾调查和消防设施控制熟悉训练,三层至九层为各种不同建筑的火灾扑救训练。地下层设置成地下室火灾扑救与救人的模拟设施。这些能提供真实的室内和室外的消防、救援、辅助医疗和其他的应急机能训练。
中国救援人才培训体制
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我国的灾害事故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灾害事故类型,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灾害事故的各项指标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主要的几个原因:一是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气象条件多变,因此导致自然灾害频发,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发生频次仅低于日本和美国;二是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使用,加上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危险化学品引发的火灾、爆炸、中毒等恶性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类型多样,情况复杂,救援难度不断增大;三是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和发展不完善,许多传染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新发传染病不断增多,职业病、慢性病、意外伤害危害呈现上升趋势;四是城镇化发展迅速,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各类人员遇险事件经常出现。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应急教育的作法和先进的培训经验我国劳动保障部于2005年发布了紧急救助员这一新职业,并在2006年开始了资格认证。民政部成立了专业的紧急救援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一些高危行业开展了职业培训和鉴定。
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类应急救援人员50余万,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几个组成部分:
一是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公安消防、武警、解放军、预备役)
二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矿山救助队、海事救援队、地震救援队、核事故救援队、化学事故救援队)
我国应急救援人才培养起步晚,方式方法单一,现在从突发事件的规范化管理和全球发展趋势看, 从防灾减灾的特殊性以及现有实践效果看,都有必要对我国应急救援人才培养体制作出方向性调整,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更好的应对各类突发灾害事故。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