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实战牵引 创新方法机制 提升人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训练质量效益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坚持“一切围绕实战、一切为了实战”和“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训练理念,依据《人民防空训练与考核大纲》探索训练发展新路子,精心组织,严格施训,切实提升训练的质量和效益,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该中心有3个新《大纲》试训课目被自治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委表彰为优秀课目,2016年又有5个试训课目被自治区人防办评为优秀课目。同时,该中心组织参与2016年全区人防通信装备操作比武竞赛,获得一项第一,两项第二,一项第三,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提高思想认识,激发训练内在动力
一是广泛思想发动,掀起训练热潮。利用会议、宣传、培训等方式,广泛进行思想发动,使中心每位同志牢固树立“练为战”思想,认识到抓好人防训练,是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根本要求,是担当防空防灾任务的重要保证,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迫切需要。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练兵的积极性,营造“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比武竞赛氛围,把训练成绩和个人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大力宣传训练先进个人,掀起人人争当优秀指挥员、优秀技术员、优秀保障人员的练兵热潮。
二是扎实调查研究,完善训练理论体系。训练理论是揭示训练规律、创新训练内容、探索训练方法、指导训练实践的理性认识。该中心坚持深入开展人民防空训法战法问题研究,干部每人每年撰写一篇以上训法战法理论研究文章,把学习、训练和思考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人防训练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先后形成了10多篇训法战法学术论文在《中国人民防空》杂志、《广西人防》杂志上发表,其中,《浅析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提高人民防空组织指挥能力》获得国家人防办颁发的理论战法研究成果三等奖。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训练良好环境。坚持把人防训练作为全市年度人防工作的重要内容,经常分析形势,筹划部署任务,研究解决难题,做到议而有决、决而有行。每月经常分析训练形势,研究训练对策,解决训练难题。同时把训练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全力满足训练需求。
坚持训战结合,努力提升训练质量效能
训战一致,是人防训练的基本法则,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使命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探索战斗力增长的训练实践途径,从根本上解决练与战的结合问题,着力提升人防训练质量和效益。
坚持使命任务牵引,明确训练内容。按照仗怎么打,兵就应该怎么练的要求,增强训练内容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缩小训练与实战的差距。一是规定动作练扎实。严格落实全区人防通信联网训练时间规定要求,抓好卫星通信、有线通信、空情警报接收、短波通信联网训练,确保时间训够、内容训全,效果明显。二是自选动作有创新。在完成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实用电子设备、指挥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等操作运用能力的训练;学习了解信息化基础理论,加强指挥信息系统操作使用和综合运用训练。增设野外指挥所开设、野外短波电台搭设、地形勘察、识图标图、突发情况应急处置等与战时密切相关的技能的训练,全面锻炼和提升队伍的实战能力。三是连贯动作出实效。突出指挥流程训练,统一了机动指挥信息保障流程,把行动筹划、组织实施、检验评估三个步骤,进一步细化为受领任务、分析情况、部署任务、集结开进、开设指挥所、构建指挥通信网络、采集信息和回传、发放防空警报、撤回归建、总结保养等10个固定流程,不断反复练习、体会、揣摩、优化,提高指挥人员指挥谋略和实际操作水平。
立足现有装备创新训练模式。针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争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深入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推动人防训练创新发展。一是深入开展区域联合行动研练。积极探索人防机动通信指挥系统远距离跨区域紧急驰援的能力生成模式,先后组织了6次远距离跨区域拉动通信保障训练,检验装备、锻炼队伍、积累经验。大胆采取“走出去”的训练举措,借助每月全区通信联网训练时机,通过“以市带县、市县(乡镇)联训”的模式,全员全装备机动到所辖县(市、区)域,与县级人防部门开展大练兵活动。二是积极融入军地联合演练。争取将人防训练纳入驻地部队综合演练计划,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先后参与河池“1310”重要目标防卫军地联合实兵演习、河池军分区首长机关野战指挥所开设、水库抢险救援实兵演练等重大演习活动,队伍实战能力和通信保障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检验。三是着力深化网上联演。先后组织了应对森林火灾、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抗震救灾、指挥部演练等8次通信保障联合演练,按照空袭威胁构设演练背景,按照实际任务设计演练内容,按照逼真战场环境设置演练条件,按照实际编成确定训练对象,按照实战标准检验评估。充分利用人防信息化建设成果,重点演练信息获取、筹划决策、综合防护等训练课题,使受训人员就如同置身于战场,快速提升反应能力和指挥作战能力。
围绕提升训练质效拓展训练方法。一是在培养组训人才上求创新。练兵先练将。每年组织8次以上集中讲课,把干部“推上讲台”做“教员”。对选派外出培训的同志,回来后开堂授课,带动中心人员的综合素质整体提升;每次组织集中训练或演练,指定指挥员,规范指挥程序,提高指挥员精确筹划、精确决策、精确处置、应急应难应变能力。在新《大纲》试训中,根据个人专业特长落实教员,着力培养教练员新“四会”(会传授新知识、会教练新装备、会运用新手段、会活用新战法),培养了一批教学训练骨干,达到“一兵多用,一专多能”的目标,为按纲试训积蓄了训练人才。二是在改进组训方式上求突破。将通信保障人员分组,通过计时、故障排除、小组技能比武等方式,提高通信保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实战能力。发扬训练民主,集合群智群力,实行“教员”和“学员”互教,评教评学,上下互动,相互提高。把练技术,练战术、练作风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训练中严格操作程序、严格规范动作、严格训练作风,严格训练秩序,强化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准军事化意识。
健全完善训练机制,保持训练规范化、常态化
保证人防训练健康有序发展,根本在制度,关键靠机制。针对人防工作特点,中心进一步充实完善人防训练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训练机制。
建立训练计划和考勤机制。根据人防训练工作指示科学、周密制定年度(月)训练计划,坚持把每周二、五定为“训练日”,把新《大纲》共同部分、专业部分、综合部分分阶段、分课题、分步骤逐步细化设计,明确训练内容、训练课时、组织方法、训练场地、保障措施和参训人员,避免训练“打乱仗”、时间训不够、参训率低等现象。建立了训练登记本、设备维护检查情况登记本、考核成绩登记本,切实反映训练情况。实施全员参训,除参加全区卫星联网训练外,每年自行开通卫星通信时间不低于规定时间,参训率达95%以上。
建立和完善检查督导机制。成立由主官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训练督导小组,经常性检查督导训练落实情况。在重大演练活动、市县联训及日常训练中,办领导亲自到场指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明确训练要求,掌握训练进展,检查训练效果。通过强化检查督导,不断增强训练的责任意识,增强参训者练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建立和完善训练考评机制。依据新《大纲》考核评定标准,制定完善配套的人防训练考核制度、评估标准和实施细则,在日常训练进行抽查,每月对一个重要课目进行考核,每年组织一次全内容全要素的技能考核评估。建立健全训练登记、统计等制度及个人训练情况登记档案,作为训练考核等级评定的依据,达到以考促训的目的。
摘自中国人民防空网 作者:文遵保 张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