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群众防空组织的建设趋向
战争经验证明:战略空袭对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工业生产基地、交通枢纽等重要(经济)目标,不仅能使对方陷入极其严重被动的困境,还可极大的破坏其战争潜力,动摇其民心斗志,甚至使其丧失反击作战的能力,而遭致战争失败。那么,作为战争积极防御必要补充手段(消除空袭后果)的群众防空组织(也称人防专业队),战时能否及时、快速、高效、全方位的消除空袭后果,顺利完成所担负的重要隧行任务,以成为群众防空组织适应军事发展趋势,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环节点。本文拟结合科索沃战争的实际情况,作以研究、探讨。
一、创建适应新发展趋势的保障体系
南联盟在北约持续78的轰炸中,其铁路、公路陷入瘫痪,医院被炸毁,炼油厂被摧毁,变电站、热电厂和水电站遭轰炸,战场环境趋于恶劣的实例,我们可清楚的发现现代城市暴露在高技术战争空袭下的脆弱性:1、重要目标的建筑物抗毁能力低,缺乏有效的工程技术手段抵抗武器攻击效应,命中即毁。2、城市重点目标在布局、选址、设施间离、能源、供水、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未融合战时防护要求的要素,导致目标集中并与居民区犬牙交错不合理状况的出现。3、一些大型水、电、通讯、交通枢纽等生命线工程,因建筑体积大、特征明显,易被发现、锁定,而对其又难以实施有效的伪装措施,极易遭敌攻击、破坏。4、重点目标防护理论滞后,使毁伤评估和灾害预测等防护理论及手段、措施欠缺,尤其是缺乏对城市生命线目标的准确定性、定量研究和分析,其结果使战时消除空袭后果的繁重程度与难度增大。为此,创建与现代战争实际要求相适应的高效保障体系,群众防空组织应须具备:
(一)快速动员、反应机制。按《人防法》要求,群众防空组织由相关单位的7支专业队伍构成,涉及多个不同部门和行业。针对专业队伍构成组建中,隶属关系较为复杂的特点,加强平时部门系统间的纵、横联系与协作,健全领导组织机构,完善各种战时保障预案,成为能否快速实施消除空袭后果的关键。如:专业队集结、机动方式的计划确定,通讯联络和用语规定,抢险救援程序、材料工具的配置,后勤技术保障等,它是战时受领任务后,迅速开赴指定区域、地点,展开高效救援行动的可靠依据和基础。南联盟之所以能在北约首次空袭前的2小时内,及时出现在被轰炸目标周围,就源于其平时计划和准备工作的扎实到位,从而降低了空袭损失。
(二)编制结构合理,队员素质全面。编制结构、队员素质是体现专业队综合战斗能力的关键性要素,战时消除空袭后果靠的是专业队组织整体优势的发挥,如果组配不合理、结构失衡,会导致各种内在因素相互制约、抵消,其效能自然而然的也就难以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在组建专业队伍时,要牢牢把握住组建的重点--即从宏观上予以综合思考,以顶层设计和系统合成来统揽全局,注重体现其组织的系统效益,而不以功能、方法的整体思路为主要导向。坚持专业队构成的骨干和核心,必须是组建单位内年轻力壮、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员,并辅以适量的高科技人员。但鉴于目前组成群众防空组织的主体,是从大型国企人员中产生的客观实际,而国企现今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又受到重组、兼并、减员增效、人员分流等机制的冲击,致使组建单位的专业队数量和质量难以落实。同时还要担负其他任务,如防汛、地震应急救灾、国防战备等,造成同一个组织,重复使用,致使所担负任务的重点和训练目标不明确的难题出现,直接影响战时消除空袭后果的实力。所以,建立突出战时需要为主题,集平时抢险救灾于一体的正规化、专业化、装备精良配套的队伍,是新形势下群防组织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三)重点目标周围就近、交叉、灵活布置。现代战争爆发突然、速战速决的特点,要求保障机制务必反应迅速,做到投入快、展开快。为避免战时城市建筑群体倒塌和道路破坏,堵塞交通运行以延迟抢险救援时间,加大空袭损伤后果,对易遭敌空袭破坏并影响城市正常功能运转,具有重要修复价值的重点目标、生命线工程(水、电、食品等)和易造成较大范围次生灾害(化工厂、油库、炼油厂等)的目标附近区域,采取就近、交叉(医疗救护、公安、消防及工程抢修队伍)、灵活布署数量合理的专业队,极利于在短时间内恢复其功能。如南联盟救援分队能在10分钟内,赶到被炸的中国驻南使馆,并及时快速的实施救援行动,就充分体现了其优势所在。
二、创建立足战时突出平时的训练体制
加强群众防空组织平时训练的力度,是提高战时消除空袭后果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南联盟遭空袭后被破坏的战况看,着眼未来战争的实际要求,群众防空组织要达到“训练有素、保障得力”的目标,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协同演练。平时加强专业队伍间的协同训练、演练,利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进一步促使我们改进、调整、完善战时的抢修救援方案,提高作战效果。因为重点目标的抢险抢修,需要通过多支专业队的协调配合行动来完成。我们应根据需抢修目标的类别、性质,赋予担负主要任务的单位有对辅助单位的行动提出要求的权利,辅助单位也应积极地予以主动配合,把独立作战的思想和体现整体效益的观念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顺利实施救援行动。避免出现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而延误救援时机。专业队伍间统一、协调的指挥,及主动协同的配合能力,成为保证发挥整体效能的前提。南联盟战前多次反空袭演习和多种队伍反空袭战术协同演练的作用和效率,在战争中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就是充分的事实例证。
(二)强化重点科目训练。从南联盟积极消除空袭后果实际运作效果上看,群众防空组织的重点抢修训练科目应突出:1、道路、桥梁的抢险抢修。现代空袭作战,各种作战物资消耗很大,及时的后勤供应、补给就非常重要。而物资供应、补给要通过快捷的运输方式来完成,因此通畅的交通线路就成为保障的纽带和动脉(同时也是国家经济运行网络的骨干网),所以交通道路、桥梁的修复十分关键。从数以千计的贝尔格莱德市民冒着生命危险,甘愿以“人体盾牌”保护横跨在萨瓦河和多瑙河上仅存的3座大桥的行动中,可领悟到其重要性所在。2、电、水生命线系统的恢复保障。电、水生命线系统不仅是军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还会对战局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我们知道水、食品、医疗救护、计算机、通讯等都需要电作动力源。假设在没有电、水供给的情况下,还要进行反空袭作战,情景将会如何呢?为此,我们在电、水生命线系统的恢复保障上,不但要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可靠的保障措施,还要强化快速抢修恢复手段,这对保存战争潜力,赢得战争胜利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对新式武器方面,如“石墨炸弹”和“电磁脉冲炸弹”的空袭破坏,必须具备得力的应对策略和实用的抢修方法、手段。南联盟在其电站、电力系统受到新式武器大规模空袭破坏后,阿塞兄弟携手冒着生命危险抢修电力设施,仅用2天的时间就完全恢复了供电的保障实例,极具借鉴价值和学习。3、消除火灾的战法训练。战时武器的强烈爆炸会引发火灾,而火灾的迅速蔓延,又直接对军民的生命安全和其它毗邻建筑物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一旦灭火不及时,火烧连营的灾难性局面就会发生,并诱发连锁反应,使战场环境恶劣、复杂化,对坚持作战产生消极和不良影响。对此加强战时火灾多处发生、水源不足、爆炸不断、道路堵塞、火势巨大,尤其是油、气方面火灾的战法研究和训练,具备较强的应付火灾的措施、战法是当务之急。4、化学灾害的应对方法训练。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不但大量使用了具有放射性的贫铀炸弹,而且对南境内大批炼油厂、化工厂、制药厂、化肥厂和输油管线的轰炸破坏,导致大量有毒物质泄漏,使多瑙河20公里长的河面被石油覆盖,并对周边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恶化。注重常规战争中间接的“核化”危害意识,提高对现代战争灾场(灾场:是指基本不可视的灾害辐射或影响范围,它是在精心分析对重要目标实施打击效力的过程中,抽象出的学术概念)效应的认识,加强防化专业分队应对次生化学灾害的处置和适应能力的训练,已成为现代战争空袭作战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同时也是未来反空袭作战中的一项重要任务。5、战时重要目标抢修标准的确定。国家在战时的需要与平时的需求是不同的,许多平时视为非常重要的经济设施,在战时就会显的不太重要,这是由战时特殊环境要求所决定的。为有利于专业队伍集中力量突出抢修重点,并快速实施,以充分满足国家战时的需求,须确定(1)抢修范围:对作战行动、维持城市居民生存的通讯、交通、能源、供水等重要的支持系统和设施。(2)抢修标准:是将列入抢修范围内的设施目标修复到能在战时环境下重新运行或部分运行,满足作战行动的紧急需要,并掌握抢修先主要、关键设备,后辅助必需设备的原则,符合战时时间概念要求。在重要目标的毁伤程度上,要抢修轻度毁伤和中等毁伤的设施目标,对严重毁伤和完全毁伤的设施目标可弃之,待战后重建,较符合战时资源紧缺的条件。
(三)重视心理训练。在战争状态下执行抢险抢修任务,须承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特别是新概念武器“软杀伤”的运用,对人员产生的心理压力,要比战伤致死造成的心理负担更重。针对群众防空组织的构成人员,专业技术较为熟练,但缺乏相对承受紧张、恐惧、疑惑的高综合心理素质,且又没有战争的亲身经历和实际感性认识,开展心理防护适应模拟训练,十分必要。
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重要目标建设越来越多,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庞大、复杂,城市所需要的保障系数亦在增大的现实。在搞好重要目标的防护与抢险抢修方案制定的同时,紧密结合战时的特殊要求,加强群众防空组织的专业技术、战术研究,注重试验、模拟与训练,从中摸索出一套既切实可行,又经济实用的抢险救援方法和手段,创建一支即能担负起平时抢险救灾重任,战时又能及时消除空袭后果职责,适应时代发展、装备精良、多能化、具有很强独立作战能力和特别能战斗的专业化队伍,对应付未来高技术战争,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天津市人防办邓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