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课牵手非遗技艺
打开手机摄像头,识别麻质画上的二维码,一个个国防故事跃然眼前——边防战士顶风冒雪守边防,科研人员隐姓埋名为国铸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背后的故事……
近日,一场特别的麻纸画展在湖南省常德市北恒小学举行。
常德麻质画源于汉代,以苎麻布为载体、以麻线为画笔,记录过楚军南征、抗战烽火等历史画卷。如何让传统技艺焕发时代光芒?年初,常德军分区、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联合探索非遗文化与国防教育融合发展新路径。开学季,“非遗+科技”融合成果,被运用到“开学第一课”国防教育课堂上。
“这些画作是在‘AI画师’指点下创作的。”北恒小学美术老师曾洁带领学生演示了国防题材类麻质画的创作过程:轻触平板电脑,学生“召唤”出虚拟数字学伴“AI画师”,语音输入“请演示国产航空母舰麻质画创作过程”后,“AI画师”开始教学。在“AI画师”指点下,学生们还添加了海军官兵、蓝天大海等元素。
“这样的国防教育课充满创新与挑战,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北恒小学领导介绍,该校开设人工智能兴趣课,在AI创作上拥有较为完善的软硬件设施。该校师生还借助AI科技和海洋数据模型,编写“云游中国海”国防教育动画,让师生们“游历”祖国海疆,“站上”航母甲板,“对话”人民海军,在沉浸式体验中增进爱国情感。
非遗剪纸是武陵区育才小学的特色课程。该校把剪纸技艺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一把剪刀、一把刻刀,将军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该校领导介绍,学校连续多年组织国防剪纸活动,剪什么内容、用什么花样、表达什么主题,学生们精心构思、用心剪裁,于指尖的传承中增进对历史的了解、对英模的敬仰。
“‘非遗+国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常德军分区领导介绍,如今,人工智能编排的常德丝弦乐曲在街头响起,常德河街非遗剧场的全息建设提上日程,澧水船工号子再次流行,非遗与国防教育的融合发展在常德拥有实践沃土。(记者 程震寰、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