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国动办应急应战一体化指挥通信保障总队 以实战检验主题教育质效
聚焦指挥通信保障成体系成能力不足、互联互通互为备份不及时、一体化融合训练演练不规范等问题,持续推进专项清理整治;进一步锚定出台应急应战一体化指挥通信保障总队训练管理大纲下功夫用实劲,整改的17个具体问题有了新进展,教育质效得以持续转化和检验。连日来,省国动办应急应战一体化指挥通信保障总队(简称通信总队),结合第一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遵照省国动办党组决策部署,分头深入所属支、分队、志愿者专业队,针对通信总队组建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广泛汲取参训人员意见建议,集思广益探寻解题良策,加快形成一体化融合训练管理模式和服务民生模式,把掌握的理论武器、激发的动力活力用在干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上,以实用代实训,以实训迎实战,以实战检验主题教育质效。
打造应急应战一体化通信铁军“排头兵”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办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解决疑难杂症、具体问题的有效思路办法。为打造应急应战一体化指挥通信保障铁军,打通服务民生“最后一公里”指挥链路,5月9日至11日,省国动办在新乡卫辉唐公山疏散基地举行应急应战一体化指挥通信保障总队成立仪式暨“通信联合—2023”防汛防灾演练。
演练以研究通信保障在断路、断电、断网背景下,应急应战一体化指挥通信保障训练的组织与实施为主题,采取全程带训与重点演训、现地参训与网上跟训、静态展示与动态演示、集中辅导与交流研讨、现地观摩与视频解读相结合的形式,完成了通信理论学习、通信难题研究、自组网搭建、天通卫星操作使用、无人机和4G单兵前出任务规范,灾区通信恢复+实时画面传输等5个科目20余项内容,一体巩固强化“空、天、地”多种应急应战通信手段,实现由单一人民防空理念向全面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职能使命转变,推进应急应战一体化指挥通信保障向更高层次融合发展。新华社、中国人民防空杂志、河南日报、人民快报、今日头条、省国动办融媒体分别进行了报道,锤炼了应急应战一体化指挥通信保障实战能力。
下好应急应战一体化融合“一盘棋”
全省人防系统通信总队成立后,各级积极主动与地方应急、自然资源、交通、气象、地震、水利、通信运营等部门加强联系,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科学分析通信保障形势,准确掌握预警信息,有的放矢做好应急应战准备,确保遇有情况能迅即感知、联动反应、高效处置。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结合落实省减灾委关于应急救援队伍“大练兵、大比武”通知要求,以河南省减灾委命名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为契机,通信总队先后在三门峡、新乡、南阳等地组织多单位、多场地、多科目应急应战一体化指挥通信保障训练演练,为构建密切协同的新型国防动员指挥通信保障体系新格局,遂行多样化应急通信保障任务奠定了基础。
8月2日至3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省内外许多地区发生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通信总队组织新乡等相关支、分队逆行出征、向险而行,紧急赴新乡卫辉守护驻地平安,增援洪涝灾区,用实际行动与时间赛跑,竭尽全力服务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省减灾委通报表彰。
担纲应急应战一体化救援“压舱石”
第一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告一段落后,省国动办起草出台《省国动办应急应战一体化指挥通信保障总队训练管理与考核大纲》(征求意见稿)。全面施行“周发动、月出动、季拉动、半年联动、年终考核评估奖惩”机制,确保一体化训练管理落实落地见效。以实训为“试金石”,精准考验队员;以实战为“磨刀石”,在“一线”锤炼队员;以跨区支援、救援作为培养队员生动的“实践课”,让经过考验和磨砺的队员在实战中快速成长,为未来成长为通信保障队伍中的“压舱石”打下基础。
主题教育成效如何,最终还是要用结果来评判、用事实来说话。9月2日至8日,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场以“铸盾豫粤-2023”跨省应急支援为背景的拉动演练在豫粤两地同步拉开战幕。演练现场,各要素在职在位、分工明确,演练过程中,相互磨合、相互协同,参演队员精神振奋、闻令而动、紧贴实战,顺利处置演练中多个导调情况,全面检验了通信总队应急反应能力、整体联动能力、协同处置能力,圆满完成了此次演练任务。走开了单一训练、单打独斗模式,自身建设上实现了由自我封闭向统一协同转变,工作方向上实现了单一防空向应急应战一体化转变,力量建设上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能转变,参训参演的8支应急应战一体化指挥通信保障队伍分别受到豫粤两省国动办通报表彰,遂行应急应战一体化多样化任务能力大幅提升。(河南省人民防空指挥信息保障中心 刘江 桑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