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动人防工程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 助力民生需求与经济发展双赢
为响应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西青区国动办近期深入基层社区,联合相关部门及人防工程管理单位,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在辖区内人防工程内有序推进新能源充电设施安装工作。此举既解决了居民“充电难”的民生痛点,又充分挖掘了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潜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细致调研,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区国动办坚持“群众需求导向”,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开展摸底调查,通过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梳理居民充电设施安装需求。针对人防工程的特殊性,工作人员结合《人民防空工程后加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技术汇编(试行)》等技术要求,制定安全合理安装方案,明确安装条件、防护标准和责任分工,确保群众诉求“有回应”、技术规范“不走样”。
二、规范施工,严守人防工程防护效能
在安装过程中,区国动办严格遵循“防护优先”原则,要求施工单位落实《人民防空法》及相关技术规范,确保人防工程战备功能不受影响。新增管线需优先利用人防工程预留密闭套管,确需钻孔的,严格限制钻孔深度及施工材料。同时,充电设施电源独立设置,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工作人员全程监督施工,确保每一环节符合“平战转换”要求,做到“便民不损防”。
三、服务经济,释放人防工程社会效益
此次充电设施建设不仅惠及民生,更推动了人防工程从“战时备用”向“平时服务”的转型。据统计,西青区本次有2处人防车库预计完成充电设施改造,新增充电桩500余个,充分促进新能源领域经济建设。同时促进工程维护、设备安装等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区国动办负责人表示:“人防工程是城市‘地下长城’,通过科学利用,既能服务群众生活,又能为战时防护预留空间,实现社会效益与战备效益的双赢。”
下一步,区国动办将持续开展政策宣贯与技术培训,结合“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节点,普及人防工程规范使用知识。同时,探索未利用人防工程的公益化改造,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应急避难等功能,为西青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国动力量。